如果一個人家庭貧困,他還會萌生幫助別人的想法嗎?如果一個人即將離開人世,他最后的心愿是什么?這個問題并不好回答。但是47歲的長沙縣安沙鎮(zhèn)五龍山村村民周剛強,卻在生命的最后時刻,用一個感動無數(shù)人的決定作出了回答。作為一個普通農(nóng)民,周剛強自稱沒有為社會作出什么貢獻,卻在得知身患重疾后主動提出捐獻眼角膜。
感恩:享扶貧政策,他心懷感激
即將迎來48歲生日的周剛強是一名泥匠,雖然收入不多,卻是家里最主要的經(jīng)濟支柱。今年年初,一家人剛搬進新房,但他在5月份被確診患有B淋巴母細胞淋巴瘤,剛開始,家人并未告知實情。
“他為人老實,平時做事特別努力認真,今年四月他還在外務(wù)工,沒想到一下子就得了大病。”說起周剛強,周圍的親戚鄰居都十分贊賞和惋惜。“真的是個好人,平時有困難只要講一聲,他都會馬上來幫忙。”鄰居周喜說。
在湘雅醫(yī)院的治療,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。5月份,安沙鎮(zhèn)政府根據(jù)周剛強的實際情況,把他列為健康扶貧幫助對象,成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,享受低保補助,接受大病救助。
在安沙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住院治療期間,周剛強享受“先診療后付費”政策,從住院進來的那天起,衛(wèi)生院沒有收取他一分費用。這一切,周剛強看在眼里,銘記于心。
回報:獲悉病情后他決定捐獻眼角膜
上個月,周剛強的病情進一步惡化,一米八的大個子被疾病折磨得瘦成皮包骨,他患癌癥的實情再也瞞不住了。
“在得知身患癌癥后,他一晚上沒睡著。一早就堅定地跟我們說,他要把遺體(后因為醫(yī)學(xué)禁忌癥,他只能捐獻眼角膜用于科研)捐獻出來。”周剛強的侄女周杜回憶道,“其實對于叔叔捐遺體的想法,我們并不驚訝。他平時在電視上看到這類新聞時,就總說自己也要像他們一樣,為社會做點實事。”
8月25日上午11時20分許,周剛強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。他的家人并沒有立馬聯(lián)系殯儀館,而是遵照他生前的遺囑,先等待醫(yī)療機構(gòu)取走眼角膜。隨后,湖南省紅十字會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登記站醫(yī)生趕到安沙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,為周剛強器官捐獻辦理手續(xù)。
“這是他生前最后的愿望,我要滿足他的遺愿。”周剛強的妻子胡艷一邊填寫《人體眼角膜(眼球)捐獻志愿登記表》,一邊忍住悲痛說,“在我百年之后,我也會把自己能捐的都捐獻出來。”
13時許,眼角膜采取手術(shù)順利完成,F(xiàn)場,醫(yī)務(wù)人員向周剛強的遺體深深三鞠躬。告別儀式非常簡單,卻表達了對周剛強的敬意,“祝愿您一路走好,感謝您為這個世界留下一片光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