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清明雨上,又是一年梨花雨涼,又是一年春華散盡,又會折菊寄到你身旁。清明時節(jié),石任華再次來到重慶江南殯儀館祭奠已故的親人,但與往年不同的是,今年她要祭奠兩個人,一個是她的父親石建儒,一個是她剛去世的丈夫張廷云。
石任華指著丈夫的名字講述著他們的故事
與其他人不同的是,她的父親是一個遺體捐獻者,她的丈夫是一個角膜捐獻者,他們的名字永遠留在了江南殯儀館的名錄碑上,祭奠他們大愛的一生。
石任華家住渝北西政,有個漂亮的女兒和可愛的孫子,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,老兩口原本應該幸福的安度晚年。直到今年1月份,一個噩耗降臨在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,她的丈夫張廷云被查出胃癌。
“其實他在35歲的時候就查出有胃癌,不過那個時候經過治療,他后來身體一直還比較好。但誰也沒想到,安安穩(wěn)穩(wěn)過了27年后,在今年再次查出胃癌。”石任華說,1月份他說他背痛,我們以為他是感冒著涼了,吃了感冒藥還不見好,直到去醫(yī)院醫(yī)生說是胃癌。
張廷云生前照
一切來的太快,從他查出胃癌到去世,只有一個月的時間,這讓一家人都措手不及,大家還有太多的話沒好好跟他說。
在去世前,他飽受病痛的折磨,知道自己可能走不下去,臨終前他拉著妻子的手做出一個重要決定,要捐獻出自己的眼角膜。說起他的這一舉動,離不開岳父對他的感染,他希望在去世后能像岳父一樣,用另一種方式活著,并讓這份特別的愛延續(xù)下去。
石任華和弟弟妹妹在緬懷去世的父親
得知張廷云的這個決定,一家人都為他感到驕傲,商量后家人聯系上了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李微。
3月10號,張廷云離開了人世,他留下一對健康的眼角膜,這對眼角膜不僅是一份光明,更是一種偉大的愛。
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工作人員李微與張廷云生前合影
據統計,我國因角膜病致殘致盲者(包括單眼患者)約有400萬人,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可以通過角膜移植脫殘脫盲,初步估計這部分人群數量超過200萬人。
重慶市紅十字愛爾眼庫主任周奇志教授介紹,雖然可以通過角膜移植脫盲脫殘的患者超過200萬人,但實際全國每年成功實施的角膜移植手術僅5000多例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大量的角膜病患者來自農村,對角膜移植的了解甚少;另一方面,就是角膜材料本身來源困難,愿意捐獻眼角膜的人目前還很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