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正月初七,張琦在醫(yī)院度過了自己的第32個生日,也是他此生有母親陪伴的最后一個生日。次日凌晨,他深愛的母親因腸癌復發(fā)醫(yī)治無效永遠地離開了他。
“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。”回憶起這些年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,張琦濕了眼眶。
據(jù)他介紹,母親于伏蓮出生于蓮城湘潭,故而取名伏蓮。由于家中老人早逝,作為長姐的母親從小就承擔起了照顧弟妹的重任,在建國初期,物質(zhì)條件極端匱乏的情況下,母親以她的勤勞和堅強,吃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頭,一手拉扯大了幾個弟妹,最困難時甚至以草根和樹皮充饑。
張琦與母親在家中合影
然而,生活并沒有因為母親的苦難和堅強而眷顧她,在張琦八歲時,父親因病去世,家里欠下了巨額債務,生活的重擔又全數(shù)壓在了瘦弱的母親肩上。
張琦記得,小時候最常做的事情,就是坐在母親單車的后座,往返于城鄉(xiāng)兩處的家中,80里的路程,經(jīng)常讓母親累得汗流浹背。
為了生活,母親在父親單位做起了臨時工,負責一整棟辦公樓的衛(wèi)生,寒冬臘月,她的手和腳長期泡在冰涼的水中,冷得發(fā)抖?苫氐郊抑,她依舊是溫暖慈愛的母親,為兒子遮風擋雨。
2014年,母親身體不適,被查出患十二指腸乳頭腺癌,隨即接受了手術和化療。2016年末,母親的病情再度復發(fā),身體各項情況不佳,肝腎功能衰退,醫(yī)生表明,她的病情已經(jīng)到了最末期,隨時都有生命危險。
張琦代表母親簽署角膜捐獻志愿書
張琦回憶,也就是在這個時候,母親提出了身后捐獻眼角膜的想法。在65年的生命里,母親得到過不少好心人的幫助,不管親人、鄰居、朋友,還是陌生人,點點滴滴她都記在心上,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回報。
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,張琦通過湘潭市紅十字會聯(lián)系上了長沙愛爾眼庫,并代表母親簽署了角膜捐獻志愿書。
“生命如四季,春夏總要走向秋冬,盛開最艷麗的花總要凋零,依依不舍最深的情總要道別……愛別離,越是愛得深,別離尤痛心。”在母親病重時,張琦每天都會飽含深情地記錄下母親的情況和自己想說的話,他多么渴望能有奇跡發(fā)生,再多些光陰,讓苦難了一輩子的母親享享兒子的福。
2017年2月4 日凌晨,在全家人的守護下,母親安然地閉上了眼睛,去到了另一個沒有病痛、沒有苦難的世界。
長沙愛爾眼庫的工作人員在時間取下了她的一雙角膜并保存,完成了她最后的心愿。
“我為母親的決定感到驕傲,她的角膜和她的善良將代替她繼續(xù)留在這個世上,為有需要的人送去光明,送去健康。來世,我還要再做她的兒子!”